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/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/ GPU 繪圖晶片 /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/ 顯示卡支撐架
-
最強7奈米顯示卡報到、AMD Radeon VII開箱!
來自台灣製造、採用台積電7nm製程繪圖晶片、最新一代遊戲顯示卡,玩家期待已久的新力作終於等到了,AMD在CES 2019大展中正式推出AMD Radeon VII顯示卡(下稱Radeon VII),為消費級遊戲/創作市場帶來世上第一張7奈米顯示卡,擁有對手RTX 2080顯示卡的效能,卻只需要RTX 2070的價格,這性價比OPOP! 小編趕在Radeon VII正式推出前收到卡片本體,話不多說,馬上先來幫玩家們開箱囉! 有關於Radeon VII的這個「VII」,蘇媽表示其有三種含意:第一就是代表Vega II (第二代)的縮寫,就連那個 Logo也是VII的組合;第二就是代表Radeon產品線的第七代(Radeon最後到第五代,然後Vega為第六代,這次的Vega II就是第七代);第三就是代表7nm!是世界第一顆以7nm製程設計的顯示卡。記得在發音時,要念成「Radeon 7」,而不是「Radeon V.I.I」喔! Radeon VII是AMD Radeon系列首度採用三風扇散熱設計的顯示卡,整體正面的外型設計非常乾淨簡潔,小編個人很喜歡這樣的造型,從外觀上就覺得整張顯示卡的質感極佳。 整體配色則是以銀白為主,卡片正面本身潔白乾淨,並無多餘的貼紙和贅飾,看起來非常簡潔有力。顯示卡上方則是冠上「Radeon」字樣,信仰強化能力十足!電源供應的部分採用雙8 pin接頭,並且在其一旁還有代表Radeon的「R」字方塊,這個方塊區和前面提到的Radeon字樣,都會在接上卡片後發出紅色光芒喔!連接埠的選擇方面,則是提供了三組DisplayPort和一組HDMI做影像輸出。 接下來小編也實際將Radeon VII顯示卡拆光光啦!讓大家看看內部這張7奈米製程的晶片到底長什麼樣子吧!(話說這張卡貼合的很緊密、不是很好拆阿...QQ) 這次AMD Radeon VII的開箱就先到這邊告一段落啦!對於這次AMD Radeon VII顯示卡單就外型設計來說,整體乾淨的外型,銀白色為主軸、並在Radeon字樣和R方塊輔以紅色作為輔助,簡單大方的設計可說是深得小編的心啊!這一次首度採用的三風扇設計,也是走簡潔的路線,外型來看可說是AMD最好看的顯示卡之一。 另外,說了這麼多,大家比較關心的效能表現有多優秀這部分,有鑑於在截稿期間AMD針對Radeon VII仍有NDA解禁限制,因此,暫時還無法公布給大家知道,還請大家多多耐心等待囉! (請關注我們的網站與FB,可發布時間一到就會立刻將效能奉上囉~)
-
AMD Radeon VII跑分外流,效能直接和GeForce RTX 2080較勁
AMD日前在CES 2019大展上推出全球首張採用7奈米製程晶片的AMD Radeon VII顯示卡,外界普遍對其非常期待,由於AMD表示Radeon VII的效能表現可直接和對手的RTX 2080相比,但價格卻比他更便宜,也因此讓Radeon VII競爭力大增!不過在Radeon VII實際公開以前,大家對AMD這張萬眾矚目的顯示卡還是抱有效能表現疑問的。(畢竟產品還沒正式公布) 外媒wccftech今天掌握到消息,已經有關於Radeon VII進行3DMark跑分分數外流了(據說是從3DMark的資料庫裏面挖到的),從揭露的數據上來看,Radeon VII在Time Spy模式中獲得8700分、Fire Strike Ultra獲得6800分、Fire Strike Extreme獲得13400分、最後Fire Strike則是獲得27400分。整體表現來看似乎蠻不錯的! 以小編手上早前測試RTX系列顯示卡時留下的數據來看,GeForce RTX 2080對應上述模式的跑分結果分別是10957分(Time Spy)、6577分(Fire Strike Ultra)、12520分(Fire Strike Extreme)和23204分(Fire Strike),以兩者的數據對比來看,AMD Radeon VII的效能表現雖然在Time Spy模式下比RTX 2080低一些(約20%),但在Fire Strike的各項模式中都比RTX 2080還要高一些,這樣的結果呈現,AMD Radeon VII的表現似乎可圈可點阿! 而且還要注意的一點是,流出的跑分數據若是準確且屬實的話,那Radeon VII在Time Spy上的成績就令人感到納悶,在其他測試項目中可以一舉勝過RTX 2080了,為何Time Spy的表現會出現反差呢?或許可以將問題歸到Driver上頭,目前這些測試Radeon VII的平台使用的驅動程式可能還不是官方最終推出的完整版本,等到AMD隨著時間繼續更新Radeon VII的驅動程式後,未來的效能表現勢必將會更好!(應該會在Final版本的驅動程式上得到解決吧~) AMD Radeon VII的建議售價是699美金,而競爭對手RTX 2080則是799美金,倘若接下來驅動程式更加完整的話,Radeon VII的整體性價比肯定會比RTX 2080還要高,在2/7正式上市以前,有打算升級顯示卡的玩家們,不妨再等等看Radeon VII的實際效能表現再考慮如何下手。
-
最高50%閹割!GeForce RTX Max-Q版本顯示卡時脈相對桌機版砍很大
自從NVIDIA去年10月開始推出GeForce RTX系列獨立顯示卡後,接下來較引人期盼的就是搭載RTX系列顯示卡的筆電登場了!NVIDIA也在今天公開RTX Max-Q系列顯示卡的實際規格,目前的版本共有GeForce RTX 2080 with Max-Q、GeForce RTX 2070 with Max-Q和GeForce RTX 2060 with Max-Q三種版本,勢必將會為筆電帶來比以往更高效能的表現。 不過實際觀察RTX Max-Q系列顯示卡的規格時,小編發現,雖然說每一張Max-Q版本顯示卡的NVIDIA CUDA核心數、記憶體速度和記憶體設定等參數都跟對應桌機版的RTX顯示卡相同,不過在顯示卡基礎時脈的部分卻有最大50%的閹割。 以GeForce RTX 2080的版本為例,桌機版的創始版基礎時脈為1515 MHz,但Max-Q版本的時脈範圍則是735~1380 MHz,這個範圍落差在於OEM廠商們可以自行藉由筆電外型、散熱能力做調整,但最低時脈僅735 MHz,差不多是51%的降幅。其他兩者的時脈對應降幅,RTX 2070版本為37%(1410 MHz降至最低885 MHz)、RTX 2060基礎時脈固定在960 MHz,因此降幅為29%左右。 相較於上一代GTX系列桌機版和Max-Q版本來說,以GTX 1080來說,桌機版的基礎時脈在1607 MHz,Max-Q版本的最低時脈則是1101 MHz(範圍介於1101~1290 MHz),只有約31%的降幅。也就是說,部分RTX筆電搭載的RTX 2080 Max-Q顯示卡,其基礎時脈甚至有可能比搭載GTX 1080 Max-Q顯示卡的筆電還要低,效能勢必會有影響。 Max-Q設計顯示卡是NVIDIA為輕薄筆電、(輕薄)電競筆電設計的高效能獨立顯示卡,主打特色在高效能、安靜和省電。畢竟筆電礙於機身大小的限制,機身散熱空間本身便會有所不足,尤其若是輕薄筆電的話,影響更是明顯,因此,為求系統穩定,勢必要將顯示卡的時脈降低。但以RTX Max-Q系列時脈最高可達50%的降幅來說,若是不考慮支援即時光線追蹤這回事,就數字上來看真的是會讓人覺得有些心驚怕怕。 接下來,RTX筆電將會傾巢而出,究竟實際的效能表現如何還有待商榷,但數字上來看,50%的閹割聽起來真的是砍很大...
-
RTX 2080 Ti都不夠力!《冒險聖歌》4K@60Hz只能跑中等畫質
從去年推出宣傳片之後就持續擁有高人氣的《冒險聖歌》(Anthem)遊戲,上週進入Demo測試階段,許多玩家和媒體們都紛紛湧入試玩!(抱歉小編沒搶到QQ...)不過出乎意料的是,外媒DSOGgaming藉由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顯示卡測試遊玩的結果,居然只有中等畫質設定下,RTX 2080 Ti才能達到穩定4K@60Hz的流暢度....這麼吃資源阿? (難道要請出卡皇Titan RTX才夠力嗎?!) 它們測試的平台是Intel Core i7-4930K處理器(超頻至4.2GHz)、16GB DDR3-2133 MHz記憶體、並搭配RTX 2080 Ti顯示卡,在遊戲中的最高畫質設定下,只有43~56 FPS的表現,即便是「高」畫質設定,偶爾FPS仍會掉到55左右,也就是說,即便是目前最頂級的顯示卡,也不能穩定的在《冒險聖歌》中達到穩定4K@60Hz的流暢度。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,這次《冒險聖歌》推出的是「Demo」測試,而非「Beta」測試喔!所以照理來說,遊戲基本上應該已經達到一定程度的最佳化了,不過看來對於顯示卡的要求還是很嚴格阿! 雖然硬體要求看起來非常高,但遊戲本身確實非常精美,畫質甚至被評價是近年來畫面最好的遊戲,所以雖然說畫質只能在中等設定下才能穩定運行遊戲,但畫面依舊非常不錯了。 #影片=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jZizDqnz7oY 《冒險聖歌》官方宣傳片 《冒險聖歌》雖然在PC端上看來會有硬體上的高需求,但同時,該遊戲也會在Xbox One和PlayStation陣營推出,通常遊戲廠商因為家機平台的硬體配備比較單純,很容易做好最佳化,因此,如果遊戲正式推出後,在PC陣營上的要求依舊非常高的話,或許可以考慮家機陣營作為選擇,小編認為在家機陣營上應該會有比較優秀的畫質和流暢度。
-
ASRock Radeon VII Phantom Gaming公版卡照流出,自製卡不遠了
AMD在CES 2019上拋出震撼彈,市面上首款7nm製程顯示卡Radeon VII亮相,當時曾有多起傳言,像是該卡片最初只會有不到5000張上市,原因在於有傳言指出AMD每賣出一張Radeon VII都算是在虧損。同時,也有消息指出,Radeon VII在上市初期,將不會有其他自製卡版本,有可能只會出公版卡。 不過,AMD合作廠商華擎(ASRock)最近有張掛名「Phantom Gaming」的Radeon VII公版卡照片流出,其外觀造型基本和AMD公版卡相同,僅在風扇上貼了Phantom Gaming的貼紙以及華擎logo。看來雖然還不能確定有無自製卡版本,但各家廠商還是有機會推出掛名的Radeon VII公版卡。除了華擎以外,華碩、技嘉、微星、撼訊(PowerColor)和藍寶(Sapphire)也已在和外媒(Hardwareluxx)的訪談中透露將會推出掛名的公版卡。 Hardwareluxx同時也得到一項重要的消息,也就是AMD並未禁止廠商設計Radeon VII自製卡版本,相反的,AMD讓這些廠商們自行決定要讓哪一種設計(掛名公版卡vs.自製卡)上市,但掛名的公版卡一定會是優先上市的一類。至於廠商能不能自行設計PCB面板目前就還是未知數了。 大部分的合作廠商可能會先觀望一陣子,瞧瞧市場對於Radeon VII顯示卡的接受度和需求,畢竟該卡建議售價是699美金,其實相對來說也是不便宜,對於主要推出AMD顯示卡的廠商們如撼訊、藍寶和華擎來說,因為它們只有推AMD顯示卡的緣故,因此,在產品鋪線上要觀察的更加仔細,反觀其他合作廠商如華碩、技嘉、微星們還有生產NVIDIA顯示卡,相對來說就比較不會這麼依賴Radeon VII。 AMD Radeon VII顯示卡將於2/7上市,AMD自己也有直接銷售Radeon VII的關係,各廠商的掛名公版卡在這個時間點上準備好了嗎仍是個未知數,不過小編已經摩拳擦掌,期待Radeon VII的到來惹!
-
中央大學攜手麗臺科技以校務研究落實智慧教育
以卓越教學聞名的中央大學響應教育部政策,攜手麗臺科技大數據團隊積極推動校務研究,成功垂直與橫向整合跨部門異質資料,打造校務研究最強資料倉儲,並以多種演算法進行交叉預測分析。一改傳統共識決辦學方式,以大數據分析,落實智慧教育,成功提升辦學績效,善盡大學社會責任。 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》公布2019年「全球最佳大學」排名,中央大學連續五年穩居全國第四,成功改寫既有「台清交」排名迷思。近年來台灣高等教育面臨許多挑戰,引起學校逐漸重視辦學績效與高教公共性之議題。中央大學校務研究辦公室主任蘇木春博士提到,「過去學校大多採取共識決來決定學校未來辦學方向,往往難以因應複雜的大學治理需求。以資料導向為基礎的校務研究結果,是學校找到未來辦學方針的最佳解決方式」。然而在實務上,校務研究的發展,面臨資料存放於不同處室系統,以及資料型態多元,橫跨影音、文字、LOG資料和Excel資料等問題。讓資料收集、盤點、清洗及建立資料倉儲困難重重。深深影響後期分析及策略規劃。最嚴重的是,不完善的資料倉儲將無法因應快速變化需求,增加建置成本、拖慢分析模型建置時間,錯失決策時機。 具深厚資訊工程底子,同時也是校務研究重要推手的蘇主任堅定地說到,「資料倉儲是校務研究的核心基礎」。為此,中央大學決定把校務研究基石做得最穩固,以最嚴苛的標準建置校務研究資料倉儲。而其中最難克服的,在於協助學校與各單位溝通,引導各單位提供有意義的資料。麗臺科技專案經理許齡方說,「透過我們在多所學校所累積的校務研究實務經驗,能協助學校在建置初期找出問題癥結,快速利用成熟的資料清洗技術,整合跨部門的異質資料,並轉換成標準且統一的格式,建置符合學校中長程發展目標之資料集合。」 麗臺科技投入校務研究建置多年,目前已協助30所以上的大專院校、2個縣市教育處完成校務研究資料倉儲系統建置。麗臺科技業務經理藍翊庭表示,「進行校務研究,首重「了解自己」,不需急著購買任何軟體工具。先掌握校內資料狀況並全面清洗及盤點,放入校務資料倉儲。底層基礎打穩後,才能做出最佳方案」。中央大學校務資訊研究組組長蔡孟峰博士提到,「麗臺團隊除了具備系統專業外,較無人能及的便是對學校整體資料架構的了解,能勝任顧問角色。」 中央大學已準備好進行下一階段的描述分析、診斷分析、預測分析以及探討如何達到目標的處方分析。 麗臺科技將分析結果以客製化統計圖表方式呈現,讓決策者快速掌握即時狀況,以科學數據提升決策正確性。舉例來說:在入學階段,可透過生源分析擬定招生策略,或針對入學管道交叉分析在校成績表現,預測並調整未來的招生名額和比例,讓招生策略提升其有效性。 值得一提的是,中央大學於「在學階段」,除了建立學生學習成效預警和輔助機制,更致力於教學軟實力的提升,建立學校留才系統,統整教師研究、教學成就和專業獲獎榮譽等,建立教師專業資料庫及明確的升等機制,以留住教學人才。 蘇主任表示,「透過數據為導向的政策發展模式,能有效的釐清學校發現的問題,提供實證資料作為決策基礎。甚至從資料的趨勢分析,在問題發生前就做出預測,落實了解過去、正視現在、改變未來。」 麗臺科技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,包含資料盤點、資料清洗、資料倉儲、議題分析、統計模型、AI演算法、顧問服務。除了提供標準化套件外,亦可以依學校特殊性提供客製化服務。麗臺科技業務經理蔡宗哲提到,「在校務研究領域,麗臺是台灣市占最高的領導品牌,展望2019年,將開始規劃開拓國外教育市場。」 除高教業外,麗臺也積極與縣市政府教育局合作,期待將高中/國中小之資料整合,改變學校原有的領導決策方式,跳脫原有思維,透過更嚴謹的統計分析資料,提供更多面向訊息作為決策依據,打造智能教育生態。
-
首款RTX外接顯示盒登場,AORUS推出RTX 2070 GAMING BOX支援光追
喜歡輕薄筆電的超高便攜性、但是又想要擁有電競筆電等級的高效能嗎?一般來說除了購買貴鬆鬆的高階電競筆電外,另一個方法就是選擇購買外接顯示盒了。而隨著NVIDIA GeForce RTX系列顯示卡的推出,GIGABYTE(技嘉)旗下電競品牌AORUS推出全球首款RTX 2070 GAMING BOX外接顯示盒,趕上最新光追技術需求,可為移動電競帶來更高效能的表現。 AORUS RTX 2070 GAMING BOX正如其名,搭載一張GeForce RTX 2070 8GB GDDR6顯示卡,其基礎時脈為1620MHz,已經足夠應付當前市面上的所有遊戲,如戰地V這類支援光追效果的遊戲也沒問題。散熱的風扇則是使用一顆130mm的大風扇,同時使用導熱管直接接觸顯示卡本身,以便快速帶走廢熱,提高整體的散熱效率。 和筆電的連接選擇為Thunderbolt 3,連接埠的部分則是具備一組支援QC 3.0快充功能的USB、三組USB 3.0供玩家額外連接滑鼠、鍵盤和耳機等周邊配備。輸出入埠的部分則是具備一組USB type-C、三組DisplayPort和一組HDMI,能夠為輕薄筆電帶來極高的使用彈性。 外型上,AORUS RTX 2070 GAMING BOX也支援GIGABYTE旗下的RGB Fusion燈效,可藉由軟體自由選擇1670萬色,並且有多種燈效可以選擇,還可以和其他GIGABYTE產品同步燈效。
-
傳說中的GeForce GTX 1660 Ti出現?! 效能看起來不差!
NVIDIA終於推出了GeForce RTX 20系列的顯示卡,目前2080 Ti、2080、2070、2060等顯示卡都陸續到位。那麼上一代GTX 10系列的顯示卡怎麼辦呢?還有老黃在2019年的中階GPU,又是如何規劃呢?看來,從底下的揭露訊息來看,似乎有解了… 是的!GTX 1080有Ti版本,1070也有Ti,1050也有Ti。只有1060被分成3GB或6GB版本,市面上也簡稱1060 3GB為1063,而1060的6GB被簡稱為1066。至於更低階的1030就放生吧!許多CPU的內顯效能已經快要跟它一樣了! GTX 10系列還會有新的成員嗎?據悉外電報導,有一個GTX 1660 Ti規格的顯示卡被揭露,在Ashes of the Singularity(奇點灰燼)遊戲的測試中,獲得了7,400分。平均FPS大約75.6,解析度則是在1920x1080下測試的。這樣的成績比起一般GTX 1060的分數大約多了1,200分,實屬不錯。 再從GTX 1660 Ti的傳言規格來看,其GPU (TU116)是基於Turing架構,採用12nm FinFET製程生產,擁有CUDA核心數達1536組(1060則是1280組),採用6GB GDDR6,記憶體頻寬為192位元。 ▼表 GeForce GTX 1660 Ti與其他家族規格對比 由於架構都跟RTX 2060/2070很接近,只差在CUDA核心數不同,因此可以斷定這顆GTX 1660 Ti GPU,其實就是RTX 2060的閹割版,又因CUDA數不太夠,因此把該GPU歸類在GTX家族,驅動程式也不會去開啟DXR的功能。算起來,這顆TU116 GPU,擁有Turing核心,明明可以算是RTX 20家族的,但卻被老黃下放到跟Pascal同級的GTX 10家族,此外驅動程式屆時會不會有「破解版」,能想辦法打開GTX 1660 Ti的DXR功能,就得看未來是否有高手能突破了… 至於會不會有GTX 1660 (非Ti的版本)? 目前尚不得而知,也許會再閹割到更少的CUDA核心數,或採用6GB GDDR5(X)記憶體。總之,GTX 1660或1660 Ti的定位,大約是在RTX 2060與GTX 1060之間,有點想要取代傳統GTX 1070的地位,就等老黃何時發布這張顯示卡吧!
-
簡單即是信仰!NVIDIA GeForce RTX 2060創始版開箱
NVIDIA終於在CES 2019大展上正式發表眾所期待的GeForce RTX 2060顯示卡,除了作為RTX系列目前最入門等級的顯示卡外,同時也補足了RTX全系列顯示卡產品線,目前RTX陣容看起來可以說十分堅強。 小編也很迅速地收到NVIDIA官方的GeForce RTX 2060創始版顯示卡,接下來話不多說,馬上就來開箱給大家看囉! RTX 2060創始版外箱維持NVIDIA一貫的斜條紋設計,拉開上蓋後就會直接看到顯示卡本身囉!RTX 2060創始版的正面採用的是雙風扇的設計風格,整體維持創始版卡片系列的簡潔設計,小編個人還滿喜歡的! 實際開始測試前先跟大家報告一下RTX 2060創始版的基本規格,具備1920顆CUDA核心,基礎時脈為1365MHz、最高可超頻至1680MHz,記憶體方面則是具備6GB GDDR6,速度為14Gbps,頻寬則是336 GB/s。 開始測試囉!小編將以常見的各類量化測試軟體作為主要依據,並且搭配幾款熱門的跑分遊戲,將RTX 2060創始版的實際效能量化給玩家們參考。 處理器:Intel Core i9-9900K 主機板:ASRock Z390 Extreme 4 記憶體:G.Skill Flare X DDR4-3200 8Gx2 儲存空間:Intel Optane 905P 512GB 作業系統:Win10 Pro 64Bit build1809 NVIDIA正式推出RTX 2060創始版後,現階段RTX系列顯示卡等於全數到位,高階(RTX 2080 Ti)、中階(RTX 2080、RTX 2070)和入門(RTX 2060)皆有對應版本,接下來小編將提供大家RTX系列顯示卡的效能比較,供玩家們參考,若有升級的需求,可藉此評斷哪一張卡才是現階段最適合自己升級的選擇。另外,也同樣附上和上一代GTX系列的效能比較,這裡選擇較常見的GTX 1080、GTX 1070作為比較,讓仍在使用的玩家同樣當作參考。 從測試的結果中可發現,RTX 2060創始版作為目前的入門等級RTX系列顯示卡,在效能上表現並不俗,儘管4K表現不如RTX家族中的老大哥RTX 2080 Ti,但在一般的FHD解析度下,各類遊戲的平均FPS依然非常流暢,普遍甚至還比GTX 1070的表現還要好。 另外,RTX 2060創始版還具備即時光線追蹤技術的支援,是進入該視覺技術的最低門檻選擇,若是不想花大錢、又想擁有該技術的新世代視覺表現的話,RTX 2060創始版的會是個不錯的選擇。 文走至此,RTX 2060創始版的開箱測試已告一段落,小編認為,如果未來NVIDIA沒有推出其他RTX系列更入門階級如RTX 2050之類的版本的話,RTX 2060創始版作為現階段RTX系列最入門的顯示卡,是一個非常優質的升級選擇。 外型上,創始卡一向是以乾淨的簡潔外型取勝(還有一股NVIDIA的信仰?),效能表現上,雖然創始版的時脈表現相對於其他自製卡廠商的版本稍低,但表現依舊不俗喔!同時,RTX 2060也是晉身光追效果的入門顯示卡,不想花大把鈔票、又想讓遊戲畫面更好的話,RTX 2060創始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-
ROG Strix、ASUS Dual /Turbo GeForce RTX2060電競顯示卡強悍上市,即日起至2月15日購買ROG Strix GeForce RTX 2060顯示卡 登錄就送ROG潮帽T外套
華碩今宣布推出「ROG Strix GeForce RTX 2060」、「ASUS Dual GeForce RTX 2060」及「ASUS Turbo GeForce RTX 2060」三款電競顯示卡,其配備全新NVIDIA GeForce RTX 2060繪圖晶片、高速GDDR6記憶體與即時光線追蹤功能,且效能與散熱技術均經過精心調校,不僅可發揮Turing 架構極限潛力,還能讓玩家在執行高顯示需求遊戲時,輕鬆坐享無與倫比的視覺饗宴!2月15日以前,消費者購買ROG Strix GeForce RTX 2060顯示卡,並前往華碩官方活動網站完成線上登錄,即可獲得「ROG潮帽T外套」(市價$1390元,數量有限,送完為止);更多詳情請參考:https://www.asus.com/tw/events/info/activity_RTX2060-ROGhoody 。 專為史詩級遊戲而生的ROG Strix GeForce RTX 2060,擁有強大超頻效能,除搭載三組獲得專利的翼型葉片風扇,可提供絕佳散熱,亦採用增加可靠性的Auto-Extreme全自動製程、防止PCB板出現彎曲的金屬強化框架,以及能同時為GPU與CPU降溫的FanConnect II系統風扇連接設計;再加上可讓顯示卡護蓋、金屬背板外觀更加酷炫有型的Aura Sync同步燈效,絕對是所有渴望打造內外兼具個人電競設備玩家們的完美首選。 單純追求性能的玩家,則可選擇ASUS Dual GeForce RTX 2060,其不僅擁有堅固的金屬背板包覆,亦採用較上一代增加50%散熱面積的2.7插槽寬度設計,同時還特別將通過IP5X防塵認證的兩組翼型葉片風扇設置於GPU上方以提升冷卻效率,最重要的是,在輕量負載作業環境下,0db 技術還能自動暫停運轉,營造悄然無聲的飆速遊戲場域,讓玩家更全神貫注於分秒必爭的驚險沙場! 針對搭載多張顯示卡或氣流空間受限的主機系統,ASUS Turbo GeForce RTX 2060結合多項最佳化解決方案,可讓更多氣流通過,成就出色冷卻效果,就算使用者安裝顯示卡時緊貼著機殼背板或鄰近其他顯示卡,也能藉由同樣通過IP5X防塵認證的80mm雙滾珠軸承風扇進行快速散熱,提供鼓風式風扇顯示卡愛好者無可挑剔的極致體驗!
最多人點閱
-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,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!
-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,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!
-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,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!
- ASUS ROG STRIX-GTX1080-O8G-GAMING開箱實測,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!
-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,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!
-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,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!
- 龍爪現形、踩滅廢熱,MSI AMD Radeon RX 6600 XT GAMING X 8G開箱解密
- GIGABYTE GeForce GTX 1080 G1 GAMING實測開箱,三風扇風之力顯示卡中的玩家聖物!
- MSI 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實測開箱,CORSAIR HYDRO一體式精品級水空冷顯示卡!
- 電競戰神刀法凌厲、讓性能刀刀暴擊,ROG STRIX RTX 3070 Ti O8G GAMING上機實測
-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G1 Gaming 6G實測開箱,玩家級自製顯示卡中的優質精品!
-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 6G實測開箱,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極致精品!